“互联网+”的时代,生鲜电商业也是各家一直想要争夺的蓝海市场,据数据显示, 2013年国内生鲜消费量6.79亿吨,市场规模近万亿元;而2013年生鲜电子商务销渗透率仅为0.9%,远低于3C、服装、化妆品等品类。同时数据显示,相比电商过度竞争的品类,生鲜的利润也非常可观。据统计,生鲜电子商务的毛利率平均可达30%-40%,其中海鲜和冻肉最高,水果次之,即使扣除20%的损耗率,也依然远远高于其它垂直品类。
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,谁都想分杯羹。之前为打开京东在生鲜电商领域的局面,京东斥资数千万美元投资生鲜电商天天果园。现今,生鲜电商领域在迎来一个搅局者,亚马逊中国宣布正式上线“生鲜馆”。
据悉,亚马逊中国生鲜馆目前涵盖水果、蔬菜、生肉禽蛋、海鲜水产以及蛋糕等5大主流生鲜品类,共计超过六百多款款产品。同时,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石建军表示,亚马逊中国此次上线“生鲜馆”,特别挑选了生鲜领域五大垂直品类中“最高品质”的品牌作为合作伙伴,分别是美味七七、21cake、都乐中国、大希地及獐子岛。
此外,石建军还称,从下个月1日起,亚马逊中国将于亚马逊美国网站实现完全对接。这意味着,消费者在亚马逊中国网站就可以用相同价格购得亚马逊美国25个全品类的所有商品。
亚马逊生鲜O2O领域“精益创业”
早在Webvan破产6年之后的2007年,有一家公司悄悄进入了在线生鲜果蔬销售行列,这就是亚马逊公司。亚马逊公司成立了一个在线销售生鲜果蔬的部门Fresh,但是Fresh不是“火箭式发射”的方式,它是“精益创业”的方式。
中国的生鲜O2O从外面学到了很多,例如聚焦收入较高、居住密度比较高的小区。居住密度在中国不是问题,中国一个小区就是一千户,但是在美国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当时亚马逊聚焦的小区有几个特点,一个是收入相对较高,一个是居住密度较高。
这个模式测试5年之后,亚马逊才开始进入第二个城市——洛杉矶。2012年Fresh进入洛杉矶,同样不是进入整个城市,只是覆盖几个小区。几年过去了,还在不断测试。8年之后的今天,这家公司还没有进入第三个城市,还是只在西雅图和洛杉矶。而现在,亚马逊进入了中国。
生鲜O2O赔本赚吆喝?
负重前行的水果电商在仓储和物流上钱不止,许多生鲜O2O为了抢占市场,贴着成本线开打价格战,电商们基本都在赔钱赚吆喝。尽管生鲜市场的万亿前景吸引着人们前赴后继地卖水果,但真正投身后才发现,卖生鲜尤其是网上卖生鲜并不是件容易事儿。
这些年烧钱成为水果生鲜电商的标签。天天果园市场总监陈嘉杰表示,水果电商烧钱主要在基础建设上,主要是仓储和物流,“而且不烧不行”。另一方面,为了抢占市场份额,生鲜水果电商的价格战愈演愈烈,“生鲜电商价格战是贴着成本在打”,陈嘉杰表示,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。
高投入、价格战,再加上生鲜电商天然的“硬伤”,使得盈利成为生鲜水果电商的普遍性难题。事实上,目前还没有一家国内生鲜电商面盈利,经营亏损者仍占据行业的主导。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行业的毛利率停留在20%的水平,除去人工、包装、物流费用,实际利润率在10%以下,而前期的投入又是巨大的。
鲜O2O平台结合“互联网+”是大势
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。接下来就是各种各样的“互联网+”充斥着我们的脑海,冲击着我们的眼球。移动互联网时代下,互联网+,生鲜O2O,产业链,表面看来这几个词似乎关系并不大,但是整合营销时代来临的背景下,其实破拆一下这个问题,在我看来,用一种新思维来看待这件事,连接思维。
经常网购的消费者就会发现,原来没有的生鲜项目现在大平台都在一一增加,比如说天猫,京东,苏宁,1号店等等都已经开始涉足生鲜领域。
不过大都是在发挥平台属性的作用,平台自身经营的很少,也就是吸引众多经营者开旗舰店,依托大平台的强大的流量基础和用户基础,在大平台上做新项目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。当然,这种模式下的经营者会让经营成本加大,利润降低,恶意竞争激烈,不健康营销方式甚至会让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迈入深渊。所有其实是生鲜项目,要学会利用平台,不能过分依赖平台,更多的应该思考看是不是能结合O2O来项目升级之道。
生鲜O2O平台结合“互联网+”这股大势,联姻虽然很难,但是前进是必然的,需要做的更多的是自身开放,行业融合,方式创新。
总之,生鲜品类作为生活必需品,虽然物流成本和损耗居高不下,但由于其消费粘性和重复购买率都很高,并且购买周期相对较短,被公认为是个亿万的巨大的市场,目前国内各大巨头包括新入局的亚马孙中国生鲜馆都早已有所布局。
转载请注明:六特网 » 亚马逊生鲜馆上线,国内生鲜电商领域硝烟再起